top of page

最让中国人无计可施的,是吃不到一起


过去的劳工节假期,和外语系的国际同事同游哥伦比亚,遇到这种机会当然要大推特推中国美食——说实话,看着他们平常吃的,会觉得宣扬中华食文化是起码的国际人道主义。



尽管其实完全不必要,还是提前一天预定了一个大圆桌,自说自话地一个人构思一桌国际友人其乐融融的画面。


然而,我依然低估了人类的差异。


首先,同行的人有人是素食主义可是接受海鲜,有人是海鲜过敏,有人不能吃辣,还有人竟然不吃米饭,所以要一起点菜的话难免有诸多限制;更重要的是,大多数人头脑里根本就没有“共食”这样一个选项,所以根本还没走到考虑点菜限制的那一步,大家就各自拿起了菜单研究起了自己吃什么。我尝试着解释中国人共食,他们觉得这种可能性蛮有意思的,好奇地转着圆桌……最后我自己点了一个加了牛百叶的麻辣烫,微笑着解释说是"stomach",吃到最后端起脸盆大的碗咕咕喝了个精光,好爽!


上一次和他们去吃中餐,还是半年前去中式海鲜自助,看见我津津有味地剥虾吃蟹,法国姐姐奥黛丽说:“这么麻烦,看见就不想吃了。” 呃,其实海鲜还是周末特供的,平常没有海鲜的自助餐差不多只有一半价钱。对了,奥黛丽刚认识我的时候觉得我“Lady”,自从见过我吃海鲜就从来没有这样叫过我。




相对应的是,他们最重要的娱乐就是喝酒,因为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葡萄酒不如葡萄汁好喝,每次都不甚积极,结果竟给了他们“中国人不能喝酒”的印象。有时会想,我是不是应该在他们的派对上卖奶茶,明明奶茶就好喝得多……他们想必根本就不会尝试。


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的共性,相对于他们,我似乎有一种对于吃本身的执着,我会在吃当中不自觉地投入张力和劲道,让他们感叹"She is WORKING on the food".

我会觉得法国菜虽然有格调可是不够有滋味;会觉得日本料理虽然健康可是冷冰冰的实在没劲(拉面还稍微有点意思);韩国菜劲道是够了,只不过哪里比得上中华美食丰富……这些偶然尝试一下当做生活调剂还可以,可是天天如此人岂不都要干枯……哦,他们不干枯,他们喝酒。


他们大概更是不能想象,中国有多少故事在餐桌上发生,谈生意在餐桌上,找对象在餐桌上,连政治也在餐桌上。中国人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名目而一起吃饭,大多数情况下,饭吃完大家连名目都忘了,重要的就是“一起吃”这件事本身。


鸿门宴上,项羽最终也没有对刘邦动手,却成了项羽劝樊哙的饮食表演——吃最初以一种政治手段介入,最终却成为了目的。

可是,为什么不呢?

“在一次吃”,又何尝不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呢?


只不过是他们习惯了二元对立式的思维,不能够想象这样一种社会理想吧。



41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